筆者最近才發現莫文蔚這位以前沒特別感覺的女港星
根本是華語界的 小克
為了
1. leggy魂!!!
2. androgyny
3. 行事作風肖肖
4. 和合作導演傳過緋聞 (這什麼爛共同點!!!)
恭喜小莫成為繼台灣安諾艾美 趙英華 後第二位
榮登筆者封面的東方女藝人
知道莫少聰代表您與筆者同年齡層
This is Steve Zissou from THE LIFE AQUATIC. He has decals on his torso, head, arms, and legs including his trusty gun. Of course he also has his red cap.
史帝夫祭祖 制服 顏色好像空軍耶!
延伸閱讀:
Custom Minifigures
Zissou and Company
A creature of the shallows
三十年前賈克依維考仕多為地球上最有名的十位男人之一。本傳記,不帶批判但顯露真實,告訴我們情事的來龍去脈。名義乃法國海軍船長,考仕多將大部分職涯花在開創種新型態聲譽,電視探險家。跟隨他的船艦,改良掃雷艦「卡利普梭號」,以及群操優雅法國腔,長電影明星臉的潛水員,考仕多巡視那些上相海底角落,並記錄於書本和電視節目中,使他成了舉世皆知的海底總動員教父。
如此成功秘訣,布萊德麥德森解釋,該諸多關於海洋書本文獻作者,與海洋科學,甚至任何科學一點關係都沒有。和電視有關。《賈克考仕多的海底世界》,從一九六八年開始在全世界播放之紀錄片系列,以及繼承者《賈克考仕多的奧德塞》,他觸動了每個電視製作人夢寐以求的事物:一個近乎完美的小螢幕公式。
首先有艘船。迷人航線閃爍電光照耀黑暗海洋,「卡利普梭號」是個封閉世界,本身即戲劇。接著乃技術,考仕多是個天才發明家,參與研發海底呼吸器具,日新月異海底拍攝技術,美夢成真舒適單/雙人潛水艇。除此之外,他堅持美觀,尤其是膠捲上,他不和大學或研究機構競爭,他和【火鳥】與詹姆仕龐德比酷。
Thunderbirds
冒險旅程從此開展。每部曲都做出嚴肅科學訴求,但電視紀錄片戲劇保證鯊魚,海豚,鯨魚和亞森羅蘋寶藏列座上嘉賓。潛水員沉淪,威笑,插科打諢。然後,突然間危險找上門—但你知道我知道天知道,最後他們終將化險為夷,回到餐桌酒酣耳熱,而雷達掃描燃燒的幽微光橋之上,考仕多船長鄭好整以暇地計劃下週冒險旅程。
故那些看船長電視節目成長的觀眾朋友,將對考仕多巔峰期很少登陸「卡利普梭號」這檔事感到驚訝。他有架直升機降落船上停機坪,好讓船長插入海洋時間,一到兩小時進行拍攝。許多節目其實是把古老庫存混雜現今影片的原汁肉塊。
fricassee
大概可以翻譯成撿現成之類的。
所以當「卡利普梭號」雷厲風行船長跑哪裡去了?時值七零年代,考仕多實際上是個跨國執行長,奔走於講課,講課和籌資之間。他也把時間劃分成另外兩部份:一九九零年人妻西蒙之死,考仕多兒女發現老爸原來在外面組織家庭長達二十年時間—該家庭現在控制考仕多資產與傳奇。
所以考仕多傳奇何在?如果你查詢《海洋學歷史》引索,一本於他頂盛發表的學術研究,你找不到任何考仕多大名底下條目。考氏真正貢獻乃觸動大眾想像,經由被穿戴時髦淺水配備帥哥打量的海底生物影像。
Jacques-Yves Cousteau (1910~1997)
Director Wes Anderson has referenced Cousteau a number of times.
In his 1998 film Rushmore, the main character Max Fischer finds a Jacques Cousteau quote handwritten in a library book and begins a search for the last person who checked out the book."
The quote was "When one man, for whatever reason, has an opportunity to lead an extraordinary life, he has no right to keep it to himself.
本文謹獻給所有喜歡 Wes Anderson 的朋友。
看文本文就可以完全理解韋思安德森是如何拍攝海海人生向 Jacques-Yves Cousteau 致敬哩!
海海人生 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
118 min. 2004
Writing credits
Wes Anderson (written by) &
Noah Baumbach (written by)
Bill Murray ... Steve Zissou
Owen Wilson ... Ned Plimpton
Cate Blanchett ... Jane Winslett-Richardson
Anjelica Huston ... Eleanor Zissou
Willem Dafoe ... Klaus Daimler
Jeff Goldblum ... Alistair Hennessey
Michael Gambon ... Oseary Drakoulias
Seu Jorge ... Pelé dos Santos
Matthew Gray Gubler ... Intern #1
Seymour Cassel ... Esteban du Plantier
401 聯隊修補大隊│花蓮│中尉政戰官 02430ZZ01
其實空軍政戰官就是分爽跟爽歪歪,我是爽,然而筆者這個台北俗看到花蓮二字當場涼半截,私章都沒心情蓋。在大內整天打打殺殺的朋友到北投被砍掉一半,抽籤更把舊雨新知全剝了。
空軍專長理論上應為打電動打到抽筋長繭,反正筆者本來就視軍旅生活為一場奇妙的 odyssey,但抽到將近二分之一東部籤仍讓我在晨間哼起陳雷台語金曲紓發 morning sadness,「吃花蓮薯不會吃到高血壓啦!」室友如此安慰我,而我見到人性光輝。「歡喜就好。」
沒有防砲 (踢給陸軍) 表示可以繼續穿帥哥制服,kerker,F16 魂!我是張震嶽要接受大自然古老靈魂召喚到原生故鄉嚕!其實這篇文章兩個禮拜前即翻譯完成,經濟學人借閱自擁有蝙蝠俠腹肌的鄰兵夜勤病棟先生 who saved my life on Wed。 感謝首次聊天就贈我爵士專輯的QQ。
感謝送我搖滾專輯當生日禮物的QQ。
軍旅生涯目前已累積兩張緊密磁盤,行軍樂是也。 其實空軍義務役小政會被討厭。 勞勃阿特曼【外科醫生】是影史上最偉大軍教片,【報告班長】系列也望塵莫及。感謝那些曾經在筆者軍旅生活帶給我快樂與苦難的人們,you know who you are.
Bottle Rocket (1994)
Bottle Rocket (1996)
Rushmore (1998)
The Royal Tenenbaums (2001)
Writing credits
Wes Anderson (written by) &
Owen Wilson (written by)
The Darjeeling Limited (2007)
Hotel Chevalier (2007)
Writing credits
Wes Anderson (written by) &
Roman Coppola (written by) &
Jason Schwartzman (written by)
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 (2004)
Writing credits
Wes Anderson (written by) &
Noah Baumbach (written by)
Fantastic Mr. Fox (2009)
Writing credits
Roald Dahl (novel)
Wes Anderson (screenplay)
Noah Baumbach (screenplay)
Jean Eustache ... L'auto-stoppeur (uncredited)
週末 Weekend
105 min. 1967
Directed by
Jean-Luc Godard
Writing credits
Jean-Luc Godard (writer)
Cinematography by
Raoul Coutard
Mireille Darc ... Corinne Durand
Jean Yanne ... Roland Durand
Omar Diop ... Mon frère africain (uncredited)
Jean Eustache ... L'auto-stoppeur (uncredited)
Jean-Pierre Léaud ... Saint-Just / Le jeune minet du 16ème (uncredited)
[不知不覺又強迫症截了好多圖!]
高達從來就不顧忌觀眾離席,本次影展筆者目前觀賞之兩場都有觀眾離席。當你熟悉了高達的語言,就像筆者聽著【週末】片尾旁白胡亂字句搭配隨性鼓點,心中吶喊:「這就是高達的街頭饒舌韻律呀!」而隨之躍動起舞,那剎那高達就是一切。
高達:「Hip Hop Hooray~」
1.
如果庫柏力克乃超越語言 (transcend all language) 不需言語多加溢美多加褻瀆 (blasphemy) 的神,高達好比個人定勝天革命家,巴別塔攀爬者。有人說庫柏力克於【2001太空漫遊】丟骨頭是種信任電影的表現,高達即不信任電影絕佳案例。
高達總有太多的規則要顛覆,高達總有太多的宣言要發表,高達總有太多的觀眾要離席,本次影展扎實 (典故如山高) 滴手冊導讀是大家一窺高達世界,成為高達 hardcore 粉絲最速途徑!
2.
之前與 友達 聊起新浪潮最喜歡誰,我們不約而同地說高達與侯麥。
高達與侯麥也是兩種截然不同典型:高達電影總會製造幾個「高達時刻」(Godard moment),舉今天看的【阿爾發城】來說:第一個時刻為「游泳池行刑」,男人因展露情感犯法,跳板上被槍擊掉落游泳池,眾泳衣女子同鯊魚般游過去拖運屍體;第二個「真愛宣言」,艾迪康士坦丁對不知愛為何物的安娜卡麗娜說我愛妳,安娜以滿溢愛字情詩回應,素浪漫筆者快哭了!
沉浸「高達時刻」無限歡愉後,剩下時間就由高達總有太多的觀眾要離席填滿。甫看完侯麥不會像高達那樣急著和朋友分享,因為侯麥電影本來就很無聊。但隨時間荏苒,其中精彩劇本對話與巧妙人際關係經過多次討論後,越想越有趣味,雋永二字。侯麥:「我是真實力量的溫和蘊藉。」(the meekness of true strength)
3.
有人認為高達楚浮安東尼奧尼等導演的電影裡,有意無意地建立現代女性形象:美麗、知性、自由,卻往往在現實生活中逃避關係與責任。Anna 每部高達電影都配合類型展現不同面貌 ↓
【女人就是女人】俏皮可愛
【賴活】邊緣徬徨
【不法之徒】樸實無華
【阿爾發城】吸血鬼豔麗
【狂人皮埃洛】驕縱狂野
安娜卡麗娜,就是高達。(安娜時期) (廢話)
4.
同為科幻片,四位導演風格顯於不言自喻。
阿爾發城 Alphaville, une étrange aventure de Lemmy Caution (1965)
反文明!反智慧!反烏托邦!革命尚未成功!
華氏451 Fahrenheit 451 (1966)
小法軟屌之王硬是把科幻片拍成言情片。昔日親密戰友兩部科幻片共同點乃文字的消失!
2001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林北就是要拍個十憶年後外星人都說很屌的科幻片。
飛向太空 Solyaris (1972)
看那水草有多美,看那鄉愁幾分濃。
Naughty By Nature - Hip Hop Hooray
前奏一催筆者就濕了!
nostalgia
–noun
a wistful desire to return in thought or in fact to a former time in one's life, to one's home or homeland, or to one's family and friends;
a sentimental yearning for the happiness of a former place or time: a nostalgia for his college days.
玩過 Live 2000 的朋友聽到這首歌應該會當場熱血沸騰。
隨著軍旅生涯一天當四天用之週末擠滿動輒千條 Google Reader 外電,放棄一個禮拜將近七十幾場 boxscore 在所難免,it's a matter of priority,目前不允許有其他事物壓縮電影空間。
而 NBA 這曾經讓筆者瘋狂如電影的牽掛,就像個在一起多年卻感情冷淡已久滴女朋友,還是「分手吧!」你還是想透過共同朋友關心她,因為你知道 her 曾經在你心中佔領崇高地位,但 she 已成為蕭亞軒哼唱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躬逢麥可喬丹關關難關關過年代是 NBA 黃金盛世,90' rocks, 00' fuckin* sucks。從小六到當兵,從 Penny 殞落的美麗與哀愁到 Chris Paul 重燃豪情壯志,整整十五年,等我們老了,我們只會彼此樂道九零年代如何空前絕後,千禧年如何延續其餘威,剩下的,都是過客。
米基洛克:「耳朵好癢?」
芳名卡門 Prénom Carmen
95 min. 1983
Directed by
Jean-Luc Godard
Writing credits
Anne-Marie Miéville (scenario)
Anne-Marie Miéville (adaptation)
Cinematography by
Raoul Coutard
Jean-Bernard Menoud
Sound Department
François Musy .... sound
Maruschka Detmers ... Carmen X
Jacques Bonnaffé ... Joseph Bonnaffé
「當我說我愛你的時候,就是你解開我的時候。」
「也就是我把自己綁起來的時候。」
再度出乎意料好看,基本上現在看任何高達電影筆者都會覺得好好看。【狂人皮埃洛】亡命鴛鴦省略冗長知識份子賣弄書袋,孤男寡女共處一室令人想起【巴黎野玫瑰】激情浪漫,五十幾歲高達回歸電影毫時期不費力地捕捉曾經的青春與徬徨。高達你是我的神。女主角真可愛!(廢話) (青春的肉體 ♥)
「謹記小製作成本電影」(In memoriam small movies) 哭點比照 卡薩維蒂 電影辦理!
昨日女孩 Abschied von gestern
88 min. 1966
Directed by
Alexander Kluge
Writing credits
Alexander Kluge (screenplay)
Alexander Kluge (story "Anita G.")
Alexandra Kluge ... Anita G.
1.
新浪潮導演們看電影前就已經愛上電影,盲目程度相當於 "I know I love you before I met you" 的概念。
2.
寫電影也是拍電影。
3.
我們看電影不分新片或老片,我看莫里哀的小說就像看默片一樣,但年輕導演卻會加以區分。
4.
電視和通訊阻礙了電影的發展,偷走了電影的童年。一個人童年時期和老年時期最是誠實,因為無框架。你不會記得壯年時期自己做了什麼。
5.
電影不分貴賤,同個屋簷下沒有階級,當然穆腦還是強過 Robert Aldrich,但電影是不分貴賤的。
6.
你要如何向火星人介紹電影?
你說電影的主題還是電影本身?好比我們需要眼鏡看清楚,放大鏡看微小的東西,我會告訴火星人有一種發明叫攝影機,用來觀察人。(高達大學主修人類學)
7.
當年的中產階級恐怖小孩如今不再高喊革命口號,眼前高達竟像個慈祥睿智的老爺爺,溫文儒雅如賈克德米。
8.
筆者在新浪潮電影裡看到自由,帥哥美女打扮時髦,踏著小學生式雀躍步伐,快樂地奔走街道,但受存在主義影響,明明過很爽又愛整天哭爸生活很空虛。
我親愛的主體 Mon Cher Sujet
96 min. 1988
Directed by
Anne-Marie Miéville
Writing credits
Anne-Marie Miéville (writer)
Gaële Le Roi ... Angèle
Anny Romand ... Agnès
Hélène Roussel ... Odile
這電影 IMDb 只有二十張票數,可以觀賞膠捲乃前世陰德。高達老婆處女電影根本是哲學版本【女侍情緣】(Waitress, 2007),本屆高達影展完全沒有難看的電影!
Mireille Darc
Date of Birth
15 May 1938, Toulon, Var, France
Trivia
Had longtime relationship with actor Alain Delon.
延伸閱讀:
高達對蜜海葉達克與安娜卡麗娜的差別待遇?:《週末》
Child of the M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