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leen Gorris & John Turturro
從復仇女神到女哲學家
有人批評她過於基進,有人說她憎恨男人,瑪琳‧葛瑞絲一出手,向來都是爭議的焦點。與其說是藝術家,葛瑞絲的企圖心似乎更接近於運動者,以影像敘事為實踐,大刺刺地、毫無婉轉迂迴地,向父權╱男人提出當頭棒喝。
她的前衛敢言,為其豎立了獨特而大膽的導演風格。她的作品,總讓人嗅到一股濃濃的懷舊式女性主義況味,那種六、七零年代,完全女性本位的、分離主義式的、不與男人同一國的絕烈色彩;那種視父權為一切女性壓迫的基礎,並企圖找出女性集體對抗的途徑,滔滔不絕談論各種和女性最切身的議題,包括姊妹情誼、母女關係、婚姻、職場歧視、強暴、色情,乃至女人的身體,並發出強烈的不平之鳴。
早期的葛瑞絲儼然是復仇女神的代言者。在【沈默的憤怒】,這則女性驚聳寓言中,三名素昧平生的女人,聯手在服飾店謀殺了男店員,店中的女性顧客們不但冷眼旁觀,甚至掩護她們離開。她們在被警方逮捕時,不僅毫無懼色、問訊時全盤招認,甚至笑談自若。她們是誰?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江湖大姊大、冷血女殺手,她們不過是普通的家庭主婦、中產階級女秘書、餐廳女服務生,普通到你我周圍比比皆是,甚至,我們可能就是其中之一。隨著犯罪女心理學家一路抽絲剝繭地調查,從嫌犯周圍親友的瑣碎言談中,描繪出一幅幅再普通不過的女人處境:失婚又與女兒關係破裂;沒有事業,重心寄託家庭,卻長期遭老公冷落;聰明能幹,卻永遠只能當幫男性主管們倒咖啡的秘書….多麼耳熟的故事?鏡頭讓我們隨著這位女性心理學家,看見她們╱我們的真實生命,看到在父權社會下,女性的共同宿命。於是,謀殺,成了集體憤怒的出口。在象徵男性權威的司法審判中,歇斯底里的狂笑,為女人集體抗議的象徵。除了葛瑞絲,還有誰能在25年前以這樣的題材挑戰觀眾的極限?
De Stilte Rond Christine M (1982) 10.21 | 日 | 23:00
Gebroken Spiegels (1984) 10.20 | 六 | 20:10
Antonia (1995) 10.20 | 六 | 22:20
Mrs. Dalloway (1997) 10.20 | 六 | 10:10 紅墳墓!
The Luzhin Defence (2000):海報很漂亮!John Turturro & Emily Watson seems like having great chemistry!
Carolina (2004):明星越來越多,神鬼認證二三集妹,莎莉麥克琳,梅格萊恩前夫,情敵,美國派史帝夫媽。
對這種女性主義片總有著一律視為踢片的歧視,但標題中復仇女神這字眼吸引了我,看完全文更是想多了解這位荷蘭導演,不僅僅因為她是個女性導演。
影展場次表
影展售票資訊
預售時間:9/6~10/12
票價:預售票每張160元 (單張)
歡迎光臨女影網
07女性影展部落格
蒂妲史雲頓 下月來台挺女性影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